五、主动寻求合作机会加强与进入菲律宾市场时间较长的欧美企业(如AECOM等设计类企业)合作,减少设计标准类的风险,同时增强业主的认同感,可快速抢占市场。
发电利用小时方面,1-11月份,全省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为3109小时,同比减少282小时。主要是特高压增供7.38亿(外送重庆1.37亿,外送华中5.39亿,外送湖北风电0.62亿),外送山东4.9亿。

风电、太阳能发电量翻倍增长。受省内用电和外送市场转暖影响,火电发电量也明显增加,同比增长6.57%,环比增长15.43%。发电量增长迅速,火电经营形势严峻11月份,全省发电量同比增长13.16%,为2015年以来最快增速。太阳能990小时、同比增加45小时根据测算,如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按5000小时计算,相当于火电装机富裕1.2亿千瓦。
3.2017年电改将迎来第二轮爆发期按照三去一降一补的改革思路,推进电力体制改革是解决当前电力行业面临问题的重要途径,借助市场化手段淘汰落后产能、优化有效供给、减少闲置资产、降低电价水平、完善电力市场机制。相比之下,南方电网在混改推进进程中较快,区域内已经成立多家混合所有制售电公司,如深圳前海蛇口售电公司、贵安新区配售电公司等;国家电网近期也明确以混合所有制方式开展增量配电投资业务。国网何以拔得头筹?细心梳理15年来中国企业500强评选数据,笔者获得如下信息: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前的国家电力公司曾以40039547万元营收名列第一;2004年,电力体制改革后的国家电网公司以48295173万元营收名列第一,首战即拔得头筹有其历史背景的积累和当时宏观经济的整体表现的因素,此处不再赘述。
首先是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艰辛博弈。全球一次能源的需求仅增长了1%,与2014年1.1%的增幅接近,但远低于1.9%的十年期平均增幅;其中,煤炭在全球一次能源消费中占比降至29.2%,刷新自2005年以来的最低纪录。数据显示,2015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的营业收入总额为27.10万亿元,较上年增长7.35%,增速提升0.18个百分点;但2015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营业收入总额为26.52万亿元,较上年下降1.54%,增速下降4.79个百分点。近年来,国际油价持续低位徘徊。
从世界能源发展趋势看,全球电力消费量的增长速度将明显高于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长。另外,全球太阳能发电增长了32.6%,其中中国增长幅度为69.7%,位列全球增幅最大。

而这些能源最终都要与电网企业对接,传递到终端用户,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电网企业的销售收入。近年来,国网提出的全球能源互联网倡议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和支持,开辟了应对气候变化、引领能源变革、促进和平发展的新途径;电网资源配置能力、技术装备水平全面升级,特高压电网进入快速发展新阶段,我国电力工业初步实现从技术追赶到创新引领的跨越。第五,国网的科学战略、创新能力对企业发展起到了强力助推作用。特别是十二五期间,国网连续5年位居中国企业500强第三位,始终未能逾越两桶油。
据有关机构统计,2015年服务业已上升至全球经济总量的46%,而1991年这个比率仅有34%。拿中石油来说,由于我国勘探与原油生产占到业务收入的78%以上,国内油田开采成本在45-53美元/桶,远高于当前国际油价,所以其受国际油价低位的冲击更明显。综上,笔者认为,本次国网在中国企业500强榜单一举夺魁,成功逆转两桶油,具有里程碑意义,值得引发业内外思考。中石油以1.88万亿营收原地踏步,连续11年称霸榜首的中石化以1.84万亿的营收降为第三,而国家电网公司以2.07万亿元营业收入名列第一。
中国仍是全球最大的水电生产国。而我国新能源的发展却突飞猛进,占比不断提升,能源结构持续优化,2015年新能源占比达12%左右,未来增加的趋势明显。

截至2015年底,核能在全球一次能源消费中占比为4.4%。据统计,全球核能发电量净增长均来自于中国,去年全球核能发电量增长为1.3%,几乎所有增长都来自中国。
风能的发展也是突飞猛进,自 2004 年至 2014 年,中国累计装机容量自743MW增长至 114,609MW,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5.51%。从国内来看,2015年我国的天然气、石油、煤炭三大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分别为6%、18.2%和64.5%。按照能源消费增长的趋势和加强环保的要求,作为清洁能源的天然气本来应该有大幅增长,而实际上我国天然气消费增速从2014年开始大幅放缓,根据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的计算,2015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大约为187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9%,远低于天然气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目标,增速达到历史低点,今年这一增速放缓的趋势仍在继续。现代经济的一项重要体现是工业化、城镇化和电气化,这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一条金科玉律。而作为炼化企业的中石化虽然进口原油成本降低,但对国际低油价又极大地抑制了成品油出口,国内成品油市场也一度降到5元区间,这些都极大地降低了中石化这家炼化巨头的收益。当然,近几年来,两桶油企业内部管理问题层出不穷,高管层前腐后继的塌方式腐败也对企业是极大的重创
一期烟囱防腐改造,重约1020吨的筒体顶升用时33天。紧急关头,临时党支部组织党员,穿上雨靴,拿起铁锹,带头踏入污泥中开始清理,在任何车辆都无法进入的情况下,硬是完全靠人力将几百吨污泥从吸收塔中清理了出来。
各施工队伍设置高空作业专职监护人,对现场高空作业进行巡检,在现场作业关键期,我们还用上了无人机对现场进行巡查。在外包队伍管理方面,电厂秉承诚信、规范、和谐、共赢方针,总会从外包队伍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看到有的队伍任务实在吃紧了,就主动想方设法调来支援力量,绝不因为工期降低安全标准、绝不让一味抢进度的情况发生。
同时,整个现场施工场地狭小,高空作业多、交叉作业多、安全管理点多面广,安全管理风险很大。沁北电厂检修部李福林谈到现场作业规范化时说:我们实施安全设施标准化,脚手架搭设规范化,起重机械作业范围和消防设施定置化,安全标识人性化管理。
最初没有几个人相信能够完成这个任务,但我们做到了。本次超净排放改造是沁北电厂建厂以来项目最多、参建单位和人数最多、安全风险最大的改造工程,峰值期现场作业外包队伍有10家,人员近2000人。电厂还就改造过程的每个环节,制定了详细的计划,许多工作内容和时间节点,甚至精确到了小时和分钟,有效确保了项目的推进速度。电厂宣传专责卢亮在介绍情况时自豪地告诉我们。
超净排放改造中应用的烟气协同治理技术,是电厂组织研究开发、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新技术。6个月,2根烟囱防腐改造,突破行业记录。
每根烟囱高240米,需安装钢化板480块,改造表面积达14000平方米。听闻我们的来意,这个壮硕的汉子连连摆动双手不愿多谈自己。
随着全社会对环境保护工作重视程度的日益提高,从国家到地方,煤电节能减排与升级改造行动计划一再向前推进。数据显示,沁北电厂超净排放改造后,6台机组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指标均不高于每标准立方米3.5、18和35毫克,各项排放指标均优于设计值。
国内同类型烟囱改造施工工期均在10个月以上,而留给沁北电厂的时间只有6个月。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沁北电厂除了加强与设计单位的沟通与交流,还多次到完成同类型烟囱改造的电厂调研,经过反复论证和逐项分析,最终放弃了传统的外挂式筒体顶升方案,确定了采用筒内内部顶升方案。1个临时党支部,7个党小组,8个党员示范工作区,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成立临时党支部是沁北电厂的一个新尝试,先后两任党支部书记分别是韩吉亮和庞博。
早在2014年8月,电厂就提前着手相关准备工作。改造工程之所以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顺利完成,源自于电厂的及早谋划与科学安排。
沁北电厂一、二期烟囱防腐改造,是决定整个超净排放改造能否按期完成的关键点。为平衡生产和技改的关系,电厂抽调技术骨干,专门成立了大型工程项目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改造工程的各项工作。
10家外包队伍,近2000名施工人员,被捏合成了一支铁军。在6号机组改造过程中,通过优化脱硫增容改造工序,用400吨履带吊代替以往使用的25吨塔吊,采用在烟囱外部进行钛钢板开孔方案等方式,让工期整整提前了5天。